close


壽險公會公布去年台灣死亡給付17.6萬人次,首度超越台灣全年死亡人數17.2萬人,總給付金額也達到983億元。平均而言,壽險業每天開門營業就要處理近500宗死亡給付,理賠2.7億元,乍看對社會穩定有頗大貢獻。

貸款期數試算excel公教房貸試算

然而,細看每張保單身故給付金額平均56萬元,不免令人感慨,台灣人的生命價值是否還不如一輛陽春型的房車?如果不幸壯志未酬,難道只留給家人1到2年的生活費用嗎?台灣壽險業資產規模破23兆,保險滲透度(總保費/GDP)也高居世界第一。台灣人每年付出數以萬計的保險費,然而壽險身故保障何以微不足道?這樣的公教房屋貸款率利保險理賠足夠減輕被保險人所遺下一家老小的經濟負擔嗎?

何以壽險身故保障如此之低?癥結在於多數人買的是儲蓄型或投資型保單,追逐保單分紅,在乎保單回報,因此付出高額保費卻只能換得令人鼻酸的保障。以30歲非吸菸男性、保額100萬元為例,終身型的儲蓄險保費可能高達每年3萬多元,然而純保障型的定期壽險保費只要3千多元。兩者的CP值高下立見,但定期壽險保單比例卻一直過低。為什麼消費者捨廉求貴呢?由於一般人普遍誤解保險為儲蓄,對繳出去的保費有「回收」的期待,因此對純消費型的定期險興趣不高。另一方面,由於投保人不會貨比三家後再購買。因此,壽險公司及業務員往往投其所好,讓高保費、重分紅、輕保障的產品大行其道。也因為保險觀念不夠成熟,民眾購買保險這種「無形」商品的管道,多半是透過保險代理或經紀人。由於人們對不同產品的特性與細節認識有限,因此保險代理對客戶的購買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力。儲蓄或投資壽險可以賺取更高佣金,因此保險代理們有誘因推銷這類產品。於是很多人是買了保險,卻沒有買對保險,也沒有買夠保險。壽險保障是給受保人去世後,為其家人提供彌補未來收入喪失的生活保障。反之,儲蓄或投資所追求的回報,是給自己帶來財富增值或支付退休後的生活費。兩者的目標差距極大,因此保險、投資分開處理有其道理,兩者混為一談最後卻往往兩頭不到位。保險實務上的雙十原則建議,購買壽險保額應為受保人年收入的十倍,但年繳保費不應高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以這個標準來看,我們最需要的乃是定期純壽險,其次是醫療險、重大危疾保險等,這些才能體現保險的基本面,其重要性就像開車族須購買強制責任險才能上路一樣!至於保費雲林燒烤推薦高而兼具投資、理財、還本的儲蓄與投資壽險,那是行有餘力以後的考慮。就像習步的孩子,跑步永遠排在走穩之後。(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中國時報)

玉山銀行小額信貸






A72DD40EE0777DDB
arrow
arrow

    kekud7bj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